立秋的手抄报内容(精选5篇)
2025-06-07立秋的手抄报内容 篇1
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人屠苏。
千门万户曈曈日。总把新桃换旧符。
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。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、喜庆心情的流露。经商人家。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: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。不过,据旧习认为,敬财神要争先,放爆竹要殿后。传说,要想发大财者,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。
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,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。如:
守岁
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,俗名“熬年”。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,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,从掌灯时分入席,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。根据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的记载,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。守岁的习俗,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,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。
吃年夜饭
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,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,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,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。在北方,大年初一的`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。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、切菜。此时,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,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,小店铺子传出的“劈劈啪啪”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,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,此起彼伏,洋洋盈耳,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。
除了这些以外,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。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。
照田蚕
也叫“烧田蚕”、“烧田财”,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,用火焰来占卜新年,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。
立秋的手抄报内容 篇2
在我的家乡——常德,有着十分独特的民风民俗。
在我的家乡有着一种独特的美食——鱼糕。每逢佳节,大家总会拿出鱼糕来品尝。它在家乡人民的眼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,是一种象征。
家乡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,就是在每年的十月份,村民们都会齐聚在一起,开一个小型的“跳蚤市场”,大家可以随意采购别人的农产品。整个集市活动要开展近十天左右,在此期间,大家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,希望来年的时候能有个好收成。
在这几天的时间里,大家也都没有在干农活了,全村人都会用这样独特的方式来庆祝今年有了个好收成。333Qt.cOm
一年又一年,家乡变了模样,但在游子们的`心中,“家乡”的情是永远也不会变的。
一年四季,四时八节,都有约定俗成的风气。别的不多说,先来重点说说春节的风俗吧。
除夕之夜,燃放鞭炮、吃团圆饭,同各地一样,但又有讲究。一是给家中的猪、牛、羊圈和鸡笼鸭埘贴张红纸,点根蜡烛;给房前屋后的桃、李、梅、桔等果树和松、竹等也贴张红纸,祈求来年六畜兴旺、果实丰收、林木茂盛。二是要先祭拜祖宗。在祖宗的牌位前点燃香烛,摆上贡饭贡酒和三鲜(指鲜鱼、鲜肉、鲜鸡,当然都是蒸熟的,而且是热气腾腾的)。从家中最年长的开始,依次按辈分给祖宗跪拜。接着才是全家上桌吃团圆饭。饭后,一家老小围炉烤火守岁。小孩向长辈辞年,长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包给小孩发压岁钱。
立秋的手抄报内容 篇3
我们学校有一双美丽的手,它们的主人是田濛。她的手白白嫩嫩,人人看了都会忍不住称赞几句。那一天,她做了一件让大家非常赞赏的事情。
记得那是四年级的期末,天气十分寒冷,同学们一个个都围着围巾,戴起手套,一开口就会有白汽冒出来。到了中午,太阳总算出来了,可这一点懒洋洋的阳光,并没有使刺骨的寒冷改变多少。同学们大多匆匆扒了几口饭,便纷纷去水池边洗刷自己的餐具。不知道哪个不自觉的家伙,又把吃剩的饭菜倒进了水池,下水道被堵塞了。水池里的污水油腻腻地泛着光,花花绿绿的剩菜在里面“泡澡”。眼看越积越多,水池成了“泔水池”,可大家仿佛都习惯了,依然我行我素。
眼看水池就要溢出来了,田濛看到了,不禁皱起了眉头,她制止了还在往里面倒剩菜的同学,然后走到池边,蹲下身来,准备把手伸进去。我大吃一惊,一把拉住她:“你要干什么啊?很脏的!食堂阿姨会来清理的呀!”“一下就好了,我知道怎么通。”说完就撸起袖子,把那双白白胖胖的小手伸进了满是油垢的水池。
旁边的同学都惊呆了,冰凉刺骨的水,油腻脏污的剩菜剩饭。天哪,我的嗓子眼一阵作呕,可她的手却在这浑浊油腻的池子里不停地搅动,显然是在掏脏东西。要知道,田濛平日里是最爱干净的,上次水笔弄脏了裙子,她还郁闷了老半天呢!过了一会儿,她从污水里掏出湿淋淋的剩菜剩饭,丢进了垃圾桶。这时我看到她的手已经被冻得通红,她紧紧地握住双手,想要保持一点温度,很快,她再一次把手伸进了水池中。
“我也来帮你!”我走到她身边,也学着她的样子,掏了起来。渐渐地,同学们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带动着,加入了“清理大军”。
此时此刻,大家好像都不觉得冷,也不觉得脏了,一个个都埋头尽力清理着。很快,出水口被疏通了,污水打着旋儿流进了下水道,水池里面的水位开始慢慢下降。
“总算好了,通啦!”田濛笑眯眯地喊起来,“咱们洗手去吧!”我一边洗手一边问她:“你不冷啊?”“冷呀!”她调皮地冲我弹了弹水花,又赶紧把手擦干放进兜里。而水池边,大家又开始洗刷自己的.餐具,但是没有人再往里面倒剩菜了。
立秋的手抄报内容 篇4
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,名叫屈原。因受奸人挑拨,被皇上驱逐。但他仍然爱自我的国家。最终投江自尽。之后人们为纪念屈原,便有今日的端午节。
端午节,是我国的传统节日。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,许多地方的`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。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。
上午,大家都会去割艾草。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。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,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。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,驱灾避邪。
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,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。
正午十二点。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,到河边取水。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,洗走自我身上的晦气。之后,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。不仅仅是跪拜,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,有鸡鸭鱼肉、美酒果蔬等。当然,更少不最重要的棕子。最终,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。(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)祭祀便完毕。其余的贡品便能够自我带回家食用,以求沾一些福气,带来好运。
午后,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——采莲。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,抬一尊木雕龙头。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,眼睛炯炯有神,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。身后跟着锣鼓队、花童等。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。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,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。队伍十几米长,上百人组成。鞭炮声持续不断,锣鼓声响彻云霄。气势真是不一样凡响!
在端午,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——香包。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,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。据大人们说,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。喻吉祥如意,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完美祝愿。
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,那么令人难以忘怀!
立秋的手抄报内容 篇5
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很有意思的活动课,制作美丽的手撕画。
开始时,老师说要给我们做“稀饭“,我们想了很久才知道这“稀饭“是示范呀。老师从桌子里拿出一张画着米老鼠的卡撕了起来,撕好以后那画可真好看!老师叫我们也试一试。
首先,我拿着老师发的白纸把它撕成两半,一半用来画,一半用来贴。然后,我画了一只威武的大老虎,只不过这老虎有点瘦,大约是太饿了吧。为了解决这个难题,我画了一个山坡和一条小河。大老虎站在山坡上抓河里的小鱼吃,还画了一只小鱼被它抓住了。为什么老虎不去森林里捕食呢?原来呀,老虎饿得跑不起来了,只好在这儿捉鱼了。
最后,我画了一个太阳挂在天空,在山坡上又画了一些小花小草,小河里还画了一些小鱼儿。你看,这画里的风景多美呀:太阳露出了红红的笑脸;小草使劲地把根往地里钻;花儿好像也不服气,伸了个懒腰,绽放了笑脸;鱼儿们游来游去,好像在说“快跑呀!大老虎来啦!”镜子似的小河,一会儿碎开,一会儿又合上,真有意思!
我再看看同学们的手撕画:有人画的是房子,有人画的是小兔子,还有人画的是海底世界……真是丰富多彩呀!今天的手撕画真有趣呀,我好希望老师能够多上几次这样有趣的活动课!(公众号:明日星网络文学社)
-
蜻蜓网小编为您推荐立秋的手抄报内容专题,欢迎访问:立秋的手抄报内容